徐帆:能不能成“角儿”是硬捧不来的

时间:2022-07-21 15:00:31阅读:82032
  今年6月26日,徐帆结束最后六场《阮玲玉》演出后,与这个同她相伴28年的角色正式告别。1996年,她就凭借话剧《阮玲玉》获得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。首次出演《阮玲玉》时她27岁
  • 关于我妈的一切
  • 剧情
  • 徐帆 张婧仪 许亚军 张歆艺 陈明昊 吴彦姝 李程彬 韩云云
第1张图片
1/5
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5
第2张图片
第3张图片
3/5
第3张图片
第4张图片
4/5
第4张图片
第5张图片
5/5
第5张图片

  今年6月26日,徐帆 结束最后六场《阮玲玉》演出后,与这个同她相伴28年的角色正式告别。1996年,她就凭借话剧《阮玲玉》获得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。首次出演《阮玲玉》时她27岁,这次再演阮玲玉已是55岁。

告别《阮玲玉》后,徐帆并没有停下脚步。上周五晚,综艺《生活最有戏》在央视三套首播,徐帆加入“好戏见证团”点评喜剧作品。在她看来,参加综艺也是体验生活,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:“演员们在节目中生活流的表演,像点穴一样点燃了我,提醒我时刻观察生活。”

参加综艺,“把特有的感受收藏起来”

最近几年,徐帆常在各种综艺节目中担任嘉宾,《吐槽大会》《声临其境》《青春同学会》《花样姐姐》等都出现过她的身影。《生活最有戏》是徐帆今年参加的首档综艺节目。该节目邀请11支编创团队从生活中发现话题点,创作喜剧作品。徐帆、孙涛等担任“好戏见证官”,点评并推荐作品。徐帆坦言,《生活最有戏》的“编创”元素最吸引她:“现在有很多以演员、导演为竞赛主题的综艺节目,而这档节目以编剧为核心。编剧是作品的起源,确立大纲、框架,往里塞‘肉’,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。”

徐帆表示,参加综艺节目是她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,“相当于演员去体验生活,如果以后我遇到推荐官、评审角色,我有信心呈现出这类角色的真实状态”。徐帆称,每参加一档综艺节目,就像走进图书馆,把特有的感受收藏起来,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,“我之前参加脱口秀节目也带着这一目的,体验生活不一定要用笔记录,真正在情感层面触动我的经历,是忘不掉的”。

在《生活最有戏》中,徐帆很快进入了“评审”角色并动了情:“我参与其中,被孩子们的创作感动了。他们把眼睛和心放到了生活中,一些稀松平常的事,也能被创作成一个小作品。”

谈及对节目名《生活最有戏》的理解,徐帆说:“生活是艺术作品的源泉,源泉一定是最有戏的。做艺术的人,就应该具备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。”徐帆也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对生活的观察:“做表演这行久了,观察力有时会模糊。但当我在节目中看到他们生活流的表演,就像点穴一样点燃了我,提醒我时刻观察生活。”

《生活最有戏》中的许多戏剧作品带有喜剧色彩。徐帆在职业生涯早期也出演过诸如《甲方乙方》《不见不散》《手机》等贺岁喜剧。徐帆表示:“这些作品看起来是喜剧,但我并没把它们当喜剧演。只是我最大的依赖是剧本,而编剧建立的恰好是喜剧结构。”演了30多年戏,有当编剧的想法吗?徐帆说:“我不是能当编剧、导演的人,我就喜欢做演员这个专业的事。”

演绎母亲,“用很笨的方法去生活”

从《唐山大地震》中独自把儿子养大的母亲李元妮,到《关于我妈的一切》中永远在为家付出的母亲季佩珍,再到去年与朱一龙合作的短片《你好吗》中默默支持儿子前线抗疫的母亲……徐帆塑造过很多催人泪下的母亲形象,她将经验归结于“有生活”,“我照顾家庭,如孩子的所有吃喝拉撒,处理交电费、燃气费这种所谓的小事、琐事。经历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就会有所感悟,这就是体验生活。我用很笨的方法去生活,但不是说别人不这样做就不对,这只是我们这代演员的习惯。”

在《生活最有戏》的首期节目中,《情人劫》诙谐演绎了情侣间因依赖社交软件沟通而产生的误会,巧妙构思吵架时你来我往的场面。这出戏让徐帆深有感触,她从节目中的情侣状态联想到自己女儿的恋爱,希望女儿未来能靠有温度的沟通战胜感情中的一切困难,“看到这个作品后,我就想到了女儿,要是台上演的是她的事,那该多可惜啊!我宁可她的恋爱会有挫折,也希望她和对方是有温度、有体感的人,不能是机器。”“徐帆不想女儿因误会分手”话题也随之登上热搜榜。

对于女儿恋爱的思考,也是徐帆对恋人、亲人之间沟通方式的一种思考。她说:“现在很多人近在咫尺却不愿意跟人真情实感地交流,更愿意用字、短信息交流。虽然人与人之间可能2/3的时间都在说废话,但正是这些所谓的废话构成了生活的细节。所谓藕断丝连,如果人的沟通都是一、二、三条的简单罗列,那藕断了丝不会连,藕也不会是藕。”

徐帆直言:“很多年轻人说自己社恐,但他们在社交软件上胆子非常大。我很疑惑:他们为什么要丢掉原始技能呢?他们不是社恐,而是不愿意去做。”

想成角儿,“专业过硬还得品行好”

徐帆出生在武汉的一个文艺世家,父母都是楚剧演员。1987年,徐帆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2003年,康洪雷执导的电视剧《青衣》开播,围绕20世纪80年代名角儿筱燕秋的戏梦人生,讲述了一个唱青衣的女人对事业执迷的病态,人戏不分和人生如戏的状态在其命运中交融。徐帆凭借“戏痴”筱燕秋一角获得了第2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。

《生活最有戏》中,由松岩、松天硕编创的京味话剧《角儿》讲述了一个“捧角儿”的故事:京剧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角儿,是由无数个成不了角儿的人捧起来的。徐帆看过这出戏后哽咽了:“角儿太难了。在旧社会,他们是扛起整个戏班子的人。台上不开锣,大家一天没饭吃,他一开锣,戏班的人都能有安稳的生活。但没有戏班的人和观众捧他们,他们也成不了角儿。”

《角儿》也勾起了徐帆在武汉学京剧的记忆:“我看着他们画脸、勒头,就想起从老师教的那句话——早办三光,晚办三慌。演员把开演前的事情做好了,在真正开演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,所有事情都会稳当、不会慌张……这些经验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。”

徐帆还表示,“角儿”这个身份很有说头:“能不能成为角儿,要靠演员自己。如果演员有实力,怎么捧都不为过;但如果没有实力,就不要硬捧。不过,角儿由谁评定?我很疑惑。有人说是大众,但大众在网上,我们都不知道大众长啥样。也会有人不服:我有拿得出手的作品,怎么就没实力了?”在徐帆眼中,“角儿”必须满足一些条件:“一是专业过硬,二是品行好。演员会潜移默化地把气质带到角色中。角儿演出来的角色是有气度的,不会抠抠搜搜的小家子气。”

“人艺”岁月,“生活着演着创作着”

今年6月26日,徐帆在舞台作别“阮玲玉”。她动情表示:“阮玲玉才活了25年,但是我已经是她两倍还多的年龄了,身边的搭档也在慢慢调整。这是我最后一次出演阮玲玉了。从心里来说,是很舍不得阮玲玉的。但从成长来说,又不得不离开阮玲玉,希望未来有新的演员来呈现这个角色,让我作为观众,坐在台下去欣赏。”

对徐帆而言,告别《阮玲玉》意味着重新开始,“希望以后有更多不同的演出,有机会尝试一些新东西,虽然对于尝试什么,我目前还没有具体想法”。55岁的徐帆也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交了退休申请。退休后,她不打算离开表演舞台,可能会多和其他的院团、导演交流,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,开拓生活的边界。会不会花时间教授年轻人表演艺术吗?徐帆表示:“我一般不主动指导年轻演员,好多东西需要他们自己领悟。他们需要的时候来问我,我会教。如果我无法判断他们是否处于一种能接受的状态,好为人师可能会招人烦。”

徐帆特别珍惜在北京人艺的31年:“人艺提升了我的艺术鉴赏力,给予我深厚的艺术底蕴,让我不会片面看待任何一部作品、一件事,让我不怕否定自己。因为足够自信的人,才可以否定自己。北京人艺给予了我足够的自信。”在徐帆看来,北京人艺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,排练厅里挂着四个大字“戏比天大”,“一代代演员在里面生活着、演着、创作着”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